守护多样物种共建美好家园(美丽中国)
 日期:2022-10-27   浏览:1538   来源:古田党员培训  返回列表

多地多部门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

守护多样物种 共建美好家园(美丽中国)

本报记者 李 蕊 杨文明 李凯旋 常 钦

核心阅读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

近年来,多地多部门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制度建设,以科研引领生物多样性保护,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

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片片浅滩之上,一群鸟儿掠过,时而在空中盘旋,时而在水边嬉戏。

“我们开展了渤海攻坚海洋生态修复、蓝色海湾整治等行动,推进砂质岸线修复、植被修复、底栖生物增殖等生态修复工程,恢复海洋生态功能,提升海洋生物多样性水平。”山东省海洋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建东说。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实施了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300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野外种群数量得到恢复与增长,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扎实成效。

用最严格制度织就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

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管言明介绍,近年来,山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意见》《山东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山东珍稀濒危树种种质资源名录》等,野生动植物保护法规政策体系日渐完善。去年,山东进一步更新了《山东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谋划了30个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今年,全省开展优先区域的生物多样性调查工作,省级层面重点选取生态功能最重要、生态系统最典型、分布面积最广泛的9个区域开展调查,各市分别开展其他优先区域的调查工作。

在云南,针对濒临灭绝动植物的保护工作也有了日益完善的制度保障。十年来,云南印发《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2—2030年)》,并先后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极小种群物种拯救保护、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等系列规划计划。目前,云南省已建设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362个,全省90%的典型生态系统和80%的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得到有效保护。

党的十八大以来,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林草资源的局面进一步巩固,对重要生态系统实行提级保护,划定并坚守生态保护红线,开创了全面保护天然林、草原、湿地、沙区植被和野生动植物新局面,提高了我国在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修复方面的引领者地位。

十年来,野生动植物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统筹推进。通过制定重要栖息地名录、划建自然保护区等方式,防止规划和建设项目违法违规破坏野生动物栖息地。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将重要生态廊道和典型生态系统纳入国家公园范围,有效保护了近30%的陆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类。设立三江源等5个国家公园,保护面积达23万平方公里,涵盖近30%的陆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类。

以科研引领生物多样性保护

山间秋日,清晨已有了几分凉意,四川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代勤龙又起了个大早。推开窗,他一边嗅着空气中的竹木芳香,一边把仪器塞进背包,准备开始新一天的巡护工作。

栗子坪保护区位于四川省雅安市石棉县,是大熊猫国家公园的一部分。大熊猫国家公园栗子坪片区地处小相岭山系,由于栖息地破碎化严重、人为干扰等,这里的大熊猫种群遗传多样性受到影响。2018年1月,大熊猫小种群保护与复壮研究开放实验室在这里挂牌,成为在自然保护区内以大熊猫小种群保护为目标开展科学研究的实验室。代勤龙等4名青年人才被引入,组建了科研团队,在石棉县区域成功建立起大熊猫DNA数据库。“现在我们已能实现区域内大熊猫小种群精细化管理,及时掌握每只大熊猫的情况。”代勤龙说。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省管理局专职副局长张绍军表示:“我们将继续推进科研一体化建设,加强专业科研机构、队伍、人才的建设与交流合作,以科研引领生物多样性保护。”

在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远处的黄河三角洲生态监测中心,工作人员正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借助监测网络,实时掌握人为活动状况,通过对自然保护区生态现状的实时监测,确保鸟类繁衍栖息不受人为活动干扰。

山东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遥感、雷达、无人机等信息技术手段,借助“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网络,打造全方位监管体系,筑牢巡查管护网络,实现重点保护区监测数据实时采集、实时传输。“下一步,山东将持续发挥科技力量,建立更加完善的生物多样性监测体系,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制度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活动。”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厅长宋继宝说。

系统治理,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

2021年,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独龙族传统养蜂技术入选生态环境部“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案例。养蜂过程中,独龙族群众巧妙使用了38种植物,极大促进了当地生态养蜂的发展。蜜蜂又是当地特色经济作物草果的主要传粉者,养蜂也促进了当地草果产业的发展。

十年来,通过实施珍稀濒危、极小种群和特有物种的拯救、保护、恢复工程,云南省重点野生动植物种数保护率分别达到83%和77%,滇金丝猴增长到3300只左右,绿孔雀、西黑冠长臂猿等旗舰物种数量稳定增长。曾经在滇池野外灭绝的滇池金线鲃,人工繁育成功,重新被引入滇池;华盖木、毛果木莲、漾濞槭、滇桐、巧家五针松等30种极小种群植物,通过就地、迁地和繁育回归等抢救性保护措施得到有效保护……目前,云南省已形成较为完备的野生植物资源调查、就地、近地、迁地、种质资源保存、人工繁育与回归等多元化保护体系。

十年来,我国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出台《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和濒危物种拯救工程,划定了35个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

来源:人民日报


<上一篇:13省份前三季度GDP出炉:山西增速暂领跑,8省份跑赢全国下一篇: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0.142

联系我们
展开
  • 微信扫码咨询
  • 微信扫描咨询客服
  • QQ客服
  • 陈老师 点击这里咨询陈老师
  • 刘老师 点击这里咨询刘老师
  • 杜老师 点击这里咨询杜老师